黑羽番鸭饲养管理手册.doc
培育品种黑羽番鸭(暂定名)饲养管理手册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丰达水禽育种场二一二年制第一部分 黑羽番鸭养殖的基本要求一、场地和房舍的要求 1、养鸭场地应有足够的面积。一般每只种鸭应有1平方米以上面积,每只肉鸭应有0.5平方米以上面积较好。场地的交通要方便,并有利于防疫。 2、要有充足优质的水源。应尽量避开其它畜禽场或工业区的污染水源,水面的宽度要有10米以上,水深最好有1米以上。优质的水源对饲养种鸭尤为重要。 3、场地要背风向阳。运动场地要依坡临水,稍有倾斜,坡度以30度之内为宜。 4、鸭舍、运动场、水塘(水上运动场)的面积配置要合适,其比例可采用1:3:2,以保证鸭群有充足的地方休息和保持场地的清洁、干燥。 5、鸭舍建筑应以简易实用为原则,育雏室应有利于保温,并保证良好的通风,产蛋母鸭舍应以采光良好、通风、环境安静为宜。二、卫生防疫要求 1、在养鸭之前,鸭舍和饲养设施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洗刷、清洁与药物消毒。 2、每饲养一批鸭,应及时消除粪便、清扫鸭舍、消毒,空栏约一周后才能饲养下一批鸭。 3、防止种鸭与其他年龄鸭或家禽混养。鸭舍应谢绝参观,外人进入鸭场必须进行净化并更换衣、帽、鞋等。 4、死鸭应作深埋或运走,处理死鸭的车辆不得进入鸭场区域。三、设备和用具的要求 1、保温伞:保温伞有伞形、斗形等多种形式,伞形的直径约为1.01.2米,斗形的边长约1米。伞的热源常使用电热丝和红外线灯等。每个保温伞保温200300只雏鸭。 2、饲料器:饲料器应方便采食,不易造成饲料浪费,并能保持饲料的清洁和易于洗刷消毒。常用的饲料器有浅盘、窝箕、饲料筒、饲料箱等。开始育雏时,每200只雏鸭配置一个直径60公分、高35公分的圆型饲料浅盘,也可以用竹笏编织的窝箕代替。两周后的小鸭可采用饲料桶或饲料箱供料,以防止饲料污染和浪费。采用饲料箱或饲料桶供料,饲料能随着鸭只的吃食而自动落入食槽,保持供料不断,适用于自由采石的养鸭方式。饲料箱或饲料桶有各种大小不同的规格,可根据使用方便而定,一般每天加料12次保持供料不断就可以了。饲料箱或饲料桶可用塑料或生铁皮做成活动型或用砖、水泥做成固定型,设在运动场中。3、饮水器:饮水器应方便群饮水,且易保持饮水清洁,不会漏水弄湿饲料。育雏期间在保温伞周围按每100只雏鸭安放一只直径为30公分的真空自动饮水器。饮水器与饲料槽应有50公分以上的距离,以免雏鸭饮水时弄湿饲料。一周龄后的雏鸭,饮水器最好放置在育雏室的远端,即离开保温伞较远的地方,以利于地面防潮。第二部分 营养需要与饲料量一、父母代种鸭的营养需要(表1)表1 推荐的种鸭营养标准营养成分幼雏阶段(13周龄)中雏阶段(47周龄)育成阶段(824周龄)种鸭阶段(25周龄以后)代谢能(MJ/kg)12.011.511.011.5粗蛋白质(%)192014.516.513.514.519.5赖氨酸(%)1.10.70.71.0蛋氨酸(%)0.50.30.30.4蛋+胱(%)0.80.550.550.68苏氨酸(%)0.80.50.50.6色氨酸(%)0.230.180.180.2钙 (%)1.11.01.03.2有效磷(%)0.450.30.30.4纳 (%)0.170.160.160.16饲料添加剂 每公斤饲料中含维生素A(I.U)5000400040006000维生素D(I.U)600500500900维生素E(I.U)25202030维生素B1(mg)2.52.52.53.0维生素B2(mg)4334维生素B6(mg)2112维生素B12(m cg)105510维生素K3(mg)2222泛酸(mg)12101012烟酸(mg)55555555叶酸(mg)2222生物素(mcg)0.50.250.250.5氯化胆碱(mg)1300100010001000锰(Mn)(mg)1008080100锌(Zn)(mg)1008080100铁(Fe)(mg)80808060铜(Cu)(mg)8666钴(Co)(mg)0.10.10.10.1碘(工)(mg)21.51.52硒(Se)(mg)0.150.150.150.15二、商品代肉鸭的营养需要(表2)表2 推荐的肉鸭营养标准营养成分育雏阶段(02周龄)育肥阶段(3周龄上市)代谢能(MJ/kg)12.012.5粗蛋白质(%)2016赖氨酸(%)1.10.86蛋氨酸(%)0.50.38蛋+胱(%)0.80.68苏氨酸(%)0.80.59色氨酸(%)0.230.22钙(%)1.110有效磷(%)0.450.35纳(%)0.170.16饲料添加剂 每公斤饲料中含维生素A(1.U)50005000维生素D3(1.U)600700维生素F(1.U)2525维生素B1(mg)2.52.5维生素B2(mg)43维生素B6(mg)22维生素B12(m cg)1010维生素K3(mg)22泛酸 (mg)1212烟酸 (mg)5555叶酸 (mg)22生物素 (mcg)0.50.5氯化胆碱 (mg)13001000锰(Mn) (mg)100100锌 (Zn) (mg)10090铁 (Fe) (mg)8080铜 (Cu) (mg)86钴 (Co) (mg)0.10.1碘 (1) (mg)22硒 (Se) (mg)0.150.15三、父母代种鸭的饲料需要量 表3中的数据用于平均温度为18-22,1-7周龄的日粮代谢能为每公斤12兆焦,8-25周龄的日粮代谢能为每公斤11兆焦耳。如果饲料的代谢能含量不同,则饲料消耗量也不同,在不同的季节及不同气温的情况下,耗料量也会随之变化。四、商品代肉鸭的饲料需要量(表3)表3 推荐的肉鸭饲料需要量及体重表日龄日耗量(克只)体重(克只)日龄日耗量(克只)体重(克只)14555602621522510901340281065702723024011501427312157580282452551220151541620859529250260130016055222595115302552651390169662730120140312602701490178873235150168322652751590188183541180198332702801690197594347210230342752851790207010485324026835280290189021651154592703053628529519802260126065300345372903002080235413687334039038295305218024471477823904303930031022802539158590430486403053152380263016949949054841310320248027201710510955061642315325257028091811012061068843320330265028971912013067076244325335274029842013014073084045330340283030702114015279092046335345292031552215516585010024734035030003239231701809101085483423553060332224185195970116949343356313034002520021010301254第三部分 鸭的体重标准一、父母代种鸭的体重标准 采取限制饲养方式下的父母代种鸭体重标准见表4。 表4 育成期(426周龄)标准体重表(千克)周龄母鸭标准体重公鸭标准体重周龄母鸭标准体重公鸭标准体重40.9671.112162.7523.10751.3351.532172.7853.14061.7572.015182.8073.16071.9452.226192.8513.20482.1332.439202.8853.23792.2102.523212.9183.269102.2862.606222.9623.313112.3652.691232.9963.346122.4422.774243.0403.390132.5202.858253.0723.421142.5972.941263.1053.452152.6753.025 后备母鸭均匀而合适的体重是高产的先决条件,要求母鸭体重在全群平均体重上下10%的范围内。 测定体重的方法是,随机抽取10%的个体(不少于50只),逐只称重,然后计算其平均体重及均匀度。 鸭群若均匀度差,可能是因拥挤、疾病、营养不良或环境条件差等所造成。二、商品代肉鸭的体重标准 商品代肉鸭149日龄的体重请参阅表3“推荐的饲料需要量及体重表”。第四部分 种鸭的饲养管理技术一、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03周龄)(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育雏舍的清理和消毒、饲料、垫料、饲养工具等的准备以及必要的卫生防疫工作。育雏舍要在进雏前半个月准备好,补好裂隙,堵塞鼠洞。为防鼠害,可以投放药饵杀鼠。舍内要扫除尘土,擦净门窗,清洗地面或更换新土,并按要求进行消毒。育雏用具要准备完善,如保温伞、饲料器、饮水器、水桶、竹围等。这些用具要先刷洗,然后消毒,晒干备用。雏鸭的饲料和垫料要备足。育雏舍要在进雏前12天铺好垫料,育雏保温装置等应准备就绪、接好电源并试温,保温伞下中心温度以3233为宜。(二)初生雏的运输及注意事项雏鸭如由外地或远道购进时,要做好接雏准备工作。初生雏最好在出壳后12小时运到育雏舍,最迟也不应超过24小时,因为初出壳雏鸭在24小时内可以不饮水、不喂料,且比较安静,容易装运。初生雏鸭待绒毛干后即应进行挑选,合格的雏鸭可装入专用箱,装箱时应注意在天热时少装一些。运输要注意防寒、防暑、防雨淋等。(三)育雏方式雏鸭的人工育雏常用的方式是地面铺料平养及离地网养二种方式。按供温方法不同可分为育雏器(又称保温伞)育雏(其热源主要是电热丝或红外线灯)、温室育雏(其热源主要是煤炉或木炭)等。选择哪种育雏方式应因地制宜,从能源、房舍结构、经济条件、育雏效果等方面综合考虑。(四)雏鸭的培育技术(021日龄)1、雏鸭的饮水水是雏鸭吸收利用卵黄囊的营养和消化食物营养不可缺少的物质,谁还可以刺激雏鸭,达到排除胎粪、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开食的作用。所以,在养鸭中,在任何时刻都应提供充足的、清洁的饮水。 在开食之前,先供给饮水,一般认为,“先饮水,后开食”有利于雏鸭消化和排出胎粪,饮水后将雏鸭放在干燥柔软的垫草上。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鸭,一到达饲养地,最好先让其休息片刻(半小时左右),然后才让雏鸭饮水,水中可混入一些复合维生素B溶液和葡萄糖,也可按每只加入一万单位的土霉素碱进行饮水,这样既补充营养,又可以预防雏鸭的肠胃病,还可以帮助雏鸭消除在运输途中受到的应激,提高抗病力。饮水器中的剩水每天都要倒净,清洁后重新灌满。在每次喂料之前都要检查饮水器中是否有水,在没有饮水的情况下决不能喂料。以广东省上网气候来说,一般在7日龄左右应调教雏鸭下池塘或水场游水,如在盛夏季节,也可以提前35日龄,如在严寒遇寒潮霜冻时,一般可以推迟到10天2周龄后,并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才进行。2、雏鸭的喂养雏鸭出壳612小时后,绒毛已干,行动开始较活泼,这时应尽快将雏鸭转入育雏室。雏鸭送入育雏室的保温伞下,就逐渐有啄食活动能力,也会吃少量的东西,这时便可以教它们开食。开食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出壳后1224小时为好,喂养雏鸭的饲料,要选取适口性好,营养丰富,体积较小且易于消化,便于啄食的小粒状饲料。最好是采用科学配合的全价颗粒碎裂饲料,如小鸭料。如果采用喂饲颗粒全价饲料,可用浅盘或窝箕喂料,不分餐次,日夜任其自由采食,使雏鸭能尽快学会采食,并迅速生长。3、温度的控制 控制好适宜的温度环境是保证雏鸭正常生长发育和提高育雏成活率的一项关键措施。出壳雏鸭需要完成从孵化的温度环境逐渐向育雏室温度环境过渡的适应过程。出壳前的孵化温度为37左右,因此,接雏时要求保温伞下中心温度为3233,让雏鸭自由选择适温地带。因为肉用型鸭生长发育很快、对环境的适应性强,所以温度可以随日增长而逐渐下降,一般每天可以下降1,直到和环境温度一致时脱温。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0左右。 在实际工作中,适宜的育雏温度应该根据雏鸭的表现来确定。温度适宜时,雏鸭采食、饮水正常,鸭群安静,睡觉时分散,三五成群,分布均匀,伸颈伸腿;温度过高时,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少食料,多饮水,且鸭群走动不安,影响雏鸭的正常生长发育;温度过低时,雏鸭往往挤成一团取暖,称为“埋堆”,如果采用电源形式供暖(如未加保温伞的红外线灯),当育雏室空间容积过大或热能不足,造成室内温差过大,雏鸭就往往拥挤 在热源周围,相互挤压,甚至相互作23层爬叠,在下面的雏鸭极易被压伤、闷死,而爬在上层的雏鸭离热源太近,时间长了其机体的水分往往被蒸发过多,又得不到水分的及时补充,会逐渐失水。若埋堆现象严重而不采取措施,则往往在35日龄内发生大批雏鸭死亡。所以天冷时育雏,注意及时“赶堆”也是测育雏的关键一环。如果雏鸭明显地集中在保温伞的一侧或二测,则反映鸭舍某处有贼风进口。 雏鸭要注意保温,但在夏季气温较高时也要注意防暑,雏鸭在育雏早期决不能超温。如室温超过35或1周龄以上的雏鸭室温超过30时,要注意做好通风和喷水降温等防暑工作。雏鸭应避免直接烈日暴晒,经暴晒的雏鸭容易发生中暑而造成大批死亡。所以放养的雏鸭,在中午太阳猛烈照射时,应及时赶回舍内休息,以免中暑死亡。4、通风管理雏鸭的生长速度快,新陈代谢旺盛,需要较多的氧气。雏鸭体温高,呼吸快,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多;同时粪便和垫料常常被雏鸭饮水时弄湿,在较适宜的育雏温度下容易腐败分解产生大量氨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此外,若采用煤或炭供温育雏,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所以,必须注意室内通换气,应适当打开门风窗,育雏室既要保暖又要保证通风良好。室内空气的清新程度,以饲养员在室内工作时自我感觉良好、不感到有闷气和刺激鼻、眼的气味为适宜。在冬季育雏,还应注意避免穿堂风或贼风侵袭。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是保证雏鸭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措施。5、合理的密度 鸭的饲养密度对鸭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有很大影响:如果密度过大,则生长慢,发育不整齐,互相拥挤,容易导致伤残;此外,还易造成育雏舍空气污浊,场地卫生不良,感染疾病和发生恶癖,残次率和死亡率增加等;但饲养密度过小,则鸭舍和用具的利用率不高,饲养不经济。 育雏期的饲养密度,应根据禽舍的构造、通风条件、饲养条件、季节、品种等灵活掌握。寒冷季节密度可以大些,即可增加饲养数量,也可通过自身新陈代谢的热能提高室温;但在酷热季节,密度应小些,以减少各种应激反应,保证生长发育的均匀。肉用雏鸭,一般地面平养时的饲养密度为:1周龄内每平方米饲养1015只,2周龄每平方米饲养810只,3周龄每平方米饲养68只。采用离地网养的,饲养密度可以在平养基础上增加一倍。 注意饲养密度的同时,还应注意雏鸭群体的大小,因为鸭群越大,雏鸭间互相干扰就越多,雏鸭生长就越慢,死亡率也会越高。一般采用育雏器供温时,以200300只雏鸭为一栏最好,以保证雏鸭能自由出入热源选择适温地带,方便采石、饮水、并不至于相互碰撞和挤压,从而保证全群鸭生长发育的均匀。雏鸭离温后,可根据场地条件等,将鸭并群为1000只左右的规模,以便饲养管理。6、光照光照的作用主要是在晚上为雏鸭提供一个方便采石、饮水和活动的条件,并减少鼠害。晚上要通宵照明,使雏鸭能自由采食,以促进生长发育,缩短饲养期。此外,鸭胆小,通宵照明又可以减少惊吓应激。光照的亮度不要太强,一般在使用普通电灯作光源时,每平方米面积有35瓦就能达到要求,即每10平方米的鸭舍安装一只3050瓦的灯泡。如采用可发光的红外线灯保温伞保温;从第二周起,应开启舍内照明灯,以利雏鸭采石、饮水与活动,促进雏鸭生长发育。二、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4周26周龄)育成期的主要任务是使鸭群按规定的体重标准发育,使鸭群在适宜体重时开产,育成期的关键技术措施是限制饲养,限制饲养可防止种鸭过肥,推迟种鸭性成熟,使种鸭性成熟与提成熟相一致,从而保证产蛋期的高产性能,提高蛋重,降低产蛋期死亡率,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对饲养者而言,限饲可以节省饲料,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一)限制饲养的做法与要求体重控制方法:体重应控制在标准体重的上下幅度10%内(体重标准请参阅第三章表 5)。若体重过高或过低,对今后的产蛋量和孵化率都会产生显著影响。每日饲喂量应由鸭群体重与标准体重相差的情况来定,具体做法是,每周龄对每一群随机称测公、母鸭10%或50只左右,根据称重结果计算公、母鸭的平均体重,并对照标准体重来决定后一周内的饲养量,此饲喂量为一周恒定,确保鸭子生长尽可能接近标准体重。如果母鸭体重在标准范围内,而公鸭体重低于指标时,应稍许增加一些日粮,力求做到既能维持公鸭具有良好的体况,而不过分提高母鸭的体重。如果出现个别因争食上y有困难而变得瘦弱,则应把它们放入专门的鸭栏内,增加饲料直至鸭子恢复体况再合群。1、限制饲养方法后备种鸭的限饲多采用限料方式,如隔日一次限喂或每日一次限喂(424周龄饲喂量为自由采石量的5060%),饲料中能量、蛋白质水平较低。2、限饲注意事项(1)饲喂的饲料应符合质量要求,不能使用霉变等变质的饲料。(2)限饲前应将体弱瘦小的后备鸭挑出单养,加强饲养管理,使其跟上全群后备鸭的生长发育体重。(3)定期抽样称重,以便掌握生长发育情况,并及时调整饲粮定额。(4)应确保每只鸭有充足的采石和饮水位置,注意饲料的均匀分布,也可采用把饲料撒在干净的地面上饲喂。(5)供给后备鸭颗粒饲料,并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6)注意后备鸭的健康状况。当全群患病时,要暂时停止限饲,待鸭群恢复正常后再进行限饲。若个别鸭患病,只需挑出单养即可。(二)育成期的管理1、育成期应采用开放式场地饲养,要有足够的陆地运动场和睡眠运动场面积,最少要给每只鸭提供1平方米的运动场面积,加强种鸭运动,有利于提高种鸭的体质。2、种鸭在育成期间公母合群饲养,有利于促进和刺激生殖系统的发育。3、育成期管理上其它应注意的事项,可参阅第六章肉鸭的饲养管理方面的有关内容。(三)育成期种鸭的挑选方法1、育成鸭饲养至68周龄时,应开始第一次后备种鸭挑选,淘汰不符合种用体型外貌特征要求的后备鸭,并按一定的公母比选留,一般水边圈养,公母比为:1:67;旱地饲养,公母比为1:45。2、在开产前(24龄),还要进行第二次选留工作,对鸭群进行选择、分群、计数和配备公母比例。凡有畸形、跛脚、反翅等不符合种用要求的鸭只应及时淘汰。公鸭必须进行严格仔细选留,挑选最好的留种,对今后不能使用的多余公鸭也应予淘汰。3、公鸭的体型外貌特征:发育良好、性征明显。要求体态匀称,头大而昂起,眼大有神,颈粗长,身长背宽,胸深而饱满,脚粗实有力,步态雄健有力,羽毛全白,有24根向前弯曲的尾羽(性羽)。 4、母鸭的体型外貌特征:发育良好,体态匀称,头小清秀,眼大,颈细长而灵活,胸饱满,腹部宽深,羽毛全白,两翅紧贴体驱,行走灵活。三、产蛋种鸭的饲养管理技术1、喂饲方法:24周龄时把育成料改为种鸭料,同时增加10%的饲料喂量,当鸭群产出第一个蛋时,在原来日量基础上再加料15%,当产蛋率达5%,可改为自由采石的方法,直至产蛋期结束。2、种鸭对日粮粗蛋白质要求较高,同时还应注意各种营养的平衡;配置成的配合饲料,要尽量保持相对稳定。3、从24周龄至产蛋期结束,光照时间每天要达到16小时。非自然光照时间,夜间要为鸭舍和运动场提供弱光照明,以方便饮水、采石和产蛋。若产蛋期间突然减少或停止光照,则会引起鸭群减产或停产。4、保持环境安静,生活有规律。正常情况下,母鸭产蛋高峰在每天早上24时,所以每天最好早上凌晨2时赶鸭入舍产蛋和早上56时放鸭出舍。平时舍内也要保持相对安静,谢绝陌生人进出鸭舍。5、要做好冬季防寒保温和夏季防暑降温工作。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应特别注意做好防暑工作,盛暑天气在运动场最好种树遮荫或在水边搭凉栅。产蛋舍要求南北窗对开(最好采用全开放式鸭舍),保证舍内通风;注意地面干燥,适当铺上一层细沙,以保持清洁卫生。第五部分 种蛋的收集、保存与孵化管理技术一、种蛋的收集与保存鸭的产蛋时间多集中在天亮之前,所以在早上二点钟应赶鸭入舍产蛋,以方便集蛋和保证蛋的清洁卫生。清洁的种蛋能降低细菌病毒对种蛋的感染,使孵化率得到提高,所以,产蛋舍的垫料要保持干燥、松软和卫生,墙壁四周为产蛋区,可以堆放10厘米厚的细砂,然后再铺少量稻草,供鸭存产蛋之用。种蛋在鸭舍中停放的时间越短,种蛋的污染程度就越低。因此,每天第一件工作就是先开门放鸭出舍,然后开始收集种蛋,捡蛋时应有规则地沿着墙的周边和角落收集种蛋,并做好记录。如果发现当天的产蛋量比前一天少10%,就应仔细检查一遍,如果缺数仍很大,就要及时寻找原因予以解决。收集的种蛋应该尽早入孵,一般夏季常温保存时间不要超过3天,秋冬季保存时间不要超过5天,以免造成种蛋的孵化率显著降低。二、种蛋的孵化孵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父母代种鸭场的经济效益。种蛋的孵化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种鸭的年龄、种鸭的体质、种鸭的饲料营养、产蛋季节与气候、病菌污染、种蛋的质量、种蛋保存时间与条件、孵化设备、孵化工艺等,因此加强种鸭饲养管理及孵化各个环节的技术管理是很重要的。下面介绍的种蛋孵化操作工艺参数,仅供参考,请在孵化生产过程中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实施,灵活应用各项技术,以期达到最佳孵化效果。温度电机孵化过程中请定期检查胚胎发育状况,并根据胚胎发育状况与胚龄相符合与否调整孵化温度:013天 3837.81421天 37.837.62225天 37.637.42528天 36.837湿度孵化期(025天) 65%出雏期(2528天) 70%75%(一)通风随着胚龄增加,孵化机顶部的风门应逐渐增大,各阶段的风门设置为:04天“关”,510天“小”,1115天“中”,1625天“大”,出雏期“中”或“大”(前期中,后期大),风门设置可根据环境温度以及电孵机箱内胚蛋的多少进行相应的调整。(二)翻蛋种蛋入孵至25天,一般每二小时翻蛋一次。(三)凉蛋凉蛋可散发胚胎代谢产生的多余热量,防止胚胎超温,凉蛋还可刺激胚胎的发育,提高其抵抗能力。开始凉蛋的时间和每次凉蛋的时间长短,随季节、胚龄大小而不同。1、开始凉蛋时间:夏秋季在1213天,冬春季在14天开始每天早晚各凉蛋一次。2、每次凉蛋的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根据胚龄和环境温度而定,前期凉蛋的时间稍短一些,眼睑感温以温或凉眼睑为宜,每次凉好后用30左右温水喷洒于蛋面喷洒量以蛋面有小水珠沉着为宜。(四)出雏种蛋在25天时转入出雏机(或摊床),此时种蛋已出现啄壳,一般在27天半开始出雏,种蛋的平均孵化期为28天。出雏期可根据出雏情况捡雏23次。第六部分 商品肉鸭的饲养管理技术一、育雏技术请参阅第四部分种鸭饲养管理有关育雏技术的内容。二、中、大鸭的饲养管理技术(2249日龄)(一)营养需要及喂饲方法中、大鸭阶段绝对增重最快,一定要供给充足的营养,使其得到充分的生长发育。特别是肉用中、大鸭,如能得到最快增重,缩短饲养期,便可得到较好的饲料报酬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中、大鸭的采食量大,故日粮的营养水平应比雏鸭稍低。中、大鸭仍可采用自由采石的方法饲喂,整天任其自由采食。但为了减少饲料浪费,使饲料充分消化,刺激食欲,最好每天有12小时的空槽时间。(二)饲养方式中、大鸭实行户外圈养较之舍内舍饲更有利,不但可以节省修建鸭舍的建筑费用,而且养鸭环境通风良好,空气新鲜,对肉鸭的生长发育和增重都十分有利。如能利用山塘、水库、鱼塘等进行鸭鱼结合养殖、综合利用,即可保持生态平衡,又可增加经济效益。一般每亩水面的鱼塘可圈养中、大鸭100只。(三)鸭群的大小和饲养密度中、大鸭生长发育快,要注意其饲养密度是否合适,如果密度过大,容易引起啄毛癖,太小,饲养又不经济。一般饲养密度最好是以运动场的活动面积计每平方米饲养12只。中、大鸭鸭群大小一般以每群1000只左右为宜。